近段时间,景德镇“鸡排哥”因摆摊时持续输出情绪价值而走红网络。然而,在流量之外,更多平凡创业者的故事正在发生——他们不曾登上热搜,却在政策的有力托举下,靠着勤劳的双手,一步步实现自己的创业梦想。
在萍乡,“低成本创业扶持计划”的政策正悄然改变许多普通人的命运。这项政策由人社部门牵头推出,精准聚焦零就业家庭成员、连续失业6个月以上未就业的“4050”人员等就业困难群体的创业痛点,通过“设备先行+后续奖励”模式,为创业者扫清起步阶段的障碍。
政策的温度,体现在对个体困境的真切理解上。当务工者李坚因孩子教育问题从广东返乡,却发现家乡难觅对口工作,创业梦想被“没资金、没设备”的现实阻隔时,是芦溪县的扶持计划为他送来了价值5000元的三轮车及配套设备。这辆三轮车成为他创业的“引擎”,如今他每天能卖出70余份烤冷面,月收入稳定,可以支撑一家人的开销。

政策的精准,体现在对创业需求的细致回应上。清晨的市体育中心旁,摊主吴绍芳的小车前总是有学生和上班族等着一份份喷香的猪油拌粉。同样,她也是通过申领政府提供的创业三轮车,实现了“移动厨房”的梦想。“政府连车型都替我们考虑到了”,“创业小车”不仅让她每月增收,更让她增添了生活的底气。“低成本创业扶持计划”并非简单的“发钱发物”,而是构建了全链条的帮扶体系:从免费技能培训到摊位选址指导,从设备定制到经营补助,真正实现“扶上马再送一程”。
政策的智慧,体现在从“输血”到“造血”的转变上。通过提供创业设备而非直接补助,既激发了创业者的内生动力,又确保了资源的有效利用。稳定经营6个月后设备归个人所有并可获得额外补贴,形成了良性激励机制,让创业者在政策助力下走稳走好。
当我们为“鸡排哥”的敬业和勤劳所感动时,更应看到这些遍布城乡的普通创业者,以及他们身后那套细致入微的帮扶体系。与其追逐远方的网红摊位,不如关注身边那些在政策支持下默默努力的平凡创业者——公司门口的“早餐夫妻”、小区楼下的夜宵摊主、美食街上的炸串“主理人”……他们的创业故事平平淡淡,却是民生保障中最真实的写照。
热搜之外,炉火正红。这些穿梭在大街小巷的创业三轮车,承载着个体的生计希望,承载着政策的温度与智慧。在推动共同富裕的道路上,正是这样精准而温暖的政策托底,让每一个平凡的创业梦想都有了绽放的可能。
(来源:《萍乡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