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初次参赛失利的中职生,到省赛银牌得主,再到即将踏入大学校园的准大学生,技能竞赛让我成长了很多。”近日,在市就业创业服务中心开展的回访中,收到大学录取通知书的陈永旺难掩激动。这位从上栗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走出的青年,用一把锅铲翻炒出人生的新滋味。
陈永旺的蜕变,是我市人社部门以职业技能竞赛为纽带,为青年技能人才铺就成长“快车道”的生动缩影。截至目前,全市通过竞赛体系培育出一大批优秀技能人才,累计在竞赛中斩获一、二、三等奖247人次,荣获省、市级“技术能手”“青年岗位能手”“巾帼建功标兵”等荣誉称号507人次。“以赛砺技、以技立身”成为越来越多青年的成长选择。
赛场练兵:从“技艺切磋”到“潜力挖掘”
“第一次站在株洲‘技能天下’邀请赛现场,看到对手行云流水的操作,我的手在抖。”回忆起2023年首次参赛的经历,陈永旺记忆犹新。那场失利让他明白,技能不仅要“会”,更要“精”。而这样的赛场磨砺,正成为我市青年技能人才的“必修课”。
近年来,市人社部门树立“以赛促训、以训促就业”理念,搭建起覆盖国家、省、市三级竞赛平台。2021年以来,我市累计组织参与竞赛87场次,涵盖增材制造、服务机器人应用、中式烹调等73个紧贴产业需求的赛项,2331名技能人才在比拼中互学互鉴。从电子商务的直播带货,到社会照护的应急处理,再到机器人焊接的精准操作、工业视觉系统的智能运维,竞赛内容始终与萍乡产业发展同频共振,让青年在比拼中找准技能提升的”坐标系”。
“竞赛不是终点,而是发现人才的‘探照灯’。”市就业创业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通过赛场表现,一批像陈永旺这样有潜力的青年被纳入重点培养名单,为后续精准赋能打下基础。
全链护航:从“赛前蓄力”到“赛后续航”
针对选手的特点,市人社部门为陈永旺匹配到资深烹饪名师进行“一对一”指导,协调学校开放高标准实训场地,模拟竞赛全流程,让训练更具有针对性。当陈永旺因首次失利情绪低落时,市就业创业服务中心迅速介入,邀请往届获奖选手分享“抗压秘籍”,安排心理咨询师疏导情绪,帮他复盘失利原因。
萍乡技师学院的李坚老师凭着省赛经验备战国赛,让学生在模拟企业真实场景中提升技能;江西应用工程职业学院的团队将工业视觉系统运维项目获得的金银铜牌转化为企业合作的“敲门砖”,带动更多学生精准就业。市人社部门还制定“赛后赋能”机制,通过技能深造指导、升学资源对接、岗位推荐等举措,让每一份赛场收获都能转化为长远发展的动能。
成长沃土:从“技能提升”到“人生飞跃”
在萍乡,职业技能竞赛正成为打破学历壁垒、拓宽成长通道的“金钥匙”。
通过竞赛体系,越来越多青年实现人生跨越。有人从普通技工成长为“市级技术能手”,有人凭借竞赛成绩进入高职院校深造,有人凭着赛场上锤炼的技能入职本地龙头企业...彭仕庚便是其中之一。1996年,彭仕庚拜萍乡名师后深耕厨艺30年,2022年获江西省第一届职业技能大赛中式烹调(赣菜)项目铜牌,被授予“江西省技术能手”“萍乡市技术能手”称号,还受聘为全省赣菜人才技艺培训班授课教师。其主理的《安源工运庆功宴》也在萍乡市首届楚萍菜美食文化节厨艺大赛中夺冠。如今的他,已从炒锅师傅成长为餐饮管理公司出品总监,凭着在赛场上淬炼的技艺实现了职业进阶。
锅铲翻飞间,彭仕庚与陈永旺的故事仍在续写;赛场拼搏中,更多青年的梦想之花正在绽放…在萍乡这片崇尚技能的热土上,市人社部门以赛为媒让越来越多青年相信:手握一技之长,脚下就有无限可能,人生就能绽放出别样芳华。
(来源:萍乡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