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争太激烈了,很多岗位门槛都很高。”近日,萍乡经开区居民彭春兰谈起之前的求职困境,仍感慨不已。彼时的她已经年满40,既缺乏专项技能,又面临年龄门槛,在就业市场屡屡碰壁。
转机来自登岸村就业之家的一通电话。在详细了解她的情况后,工作人员为她量身定制了就业帮扶方案,不仅推荐她参加萍乡开放大学保育员技能培训,还协助她申领了培训补贴。如今,彭春兰已在“家门口”就业,实现了顾家和挣钱“两不误”。“没想到服务这么贴心,直接把岗位和技能送到了我们心坎上。”彭春兰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彭春兰的顺利就业,是我市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的一个生动缩影。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一头连着经济发展,一头连着民生冷暖。近年来,我市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就业工作的重要论述和考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实施就业优先战略,落实就业优先政策,健全就业促进机制,在改革发展中更加注重提升就业质量,以就业之稳助力经济之稳、社会之稳、民心之稳。今年1至7月,全市城镇新增就业12852人,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6193人,零就业家庭安置率100%。
依托各级就业之家服务网点,为劳动者和企业提供精准高效、便捷暖心的公共就业服务。我市高标准建成覆盖城乡的808个“5+2就业之家”,构建起网格化管理、信息化支撑、精细化服务的就业公共服务体系,形成城区“15分钟就业服务圈”和农村“15公里就业服务网”。这些就业之家统一标识、配备便民设施和专职人员,使政策咨询、岗位信息、招聘对接等公共服务直达群众身边,有效打通就业服务“最后一公
里”。
服务平台既要建得好,更要用得巧。如何让就业服务更智能、更精准?我市突出数据赋能,依托省级就业之家信息平台,实现岗位资源集中发布、招聘服务向下延伸。截至目前,线上平台已累计发布岗位1.8万个,招聘人数达10.57万人,成功促成超万人线上与企业对接;线下则常态化开展“春风行动”“赣就有位来”等特色招聘活动,成为连接企业与求职者的坚实桥梁。
在畅通供需对接渠道的同时,我市注重分类施策、精准帮扶。针对高校毕业生、返乡技能人才、就业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就业之家提供“一人一策”精准帮扶,实施“1131”服务机制,开展“点对点”送岗服务。同时,我市紧密对接“10210”现代化产业体系需求,深入实施“技能照亮前程”培训行动,依托市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市技能人才公共实训基地、市创业孵化示范基地和萍乡技师学院“四大平台”,大力开展“订单式”“定向式”职业技能培训。2020年以来,全市开展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11.26万人次,为企业精准培养急需的技能人才。
此外,创业带动就业的倍增效应也不容忽视。我市持续加大创业担保贷款支持力度,简化流程,降低门槛,2020年以来,我市累计发放创业担保贷款超48亿元,建成创业孵化基地14家,为创业者提供低成本、全要素的孵化空间。通过组建创业指导专家团、举办创业大赛、开展资源对接等活动,全市创业氛围日益浓厚,创业带动就业的倍增效应持续释放。
(来源:萍乡日报)